NEWS
天樹學堂

生活的規劃 情緒的調適與心理的穩定

生活如動態進行式,會有變化與遲滯。可能處理自如,也可能手忙腳亂;通常,
更多是學習中成長的過程。
生活管理的完整理解,從早上起床到晚上入睡前,將今天的事情分類並安排好行程表;
從積極面的應對是「整體佈局」。也就是生活不只是行程安排,而是更深入理解行程的意義及價值。

建立整體佈局

  1. 列出整體的佈局。

  2. 依自身的能力、資源,做好時間分配。

  3. 整理出可能遇到的問題及挑戰。

  4. 探討解決的方法,並檢視為何這樣做,是否符合邏輯。

  5. 規劃每個處理流程的步驟。重點是「以正確、有教養的方式去執行」。


想要做到運籌帷幄、有效的生活管理,建立整體佈局架構是可行的良方。

在學習與成長的過程中,會有期望、有喜悅、有挫折、有興奮,也可能有失落;上述酸、甜、苦、澀般的心情,會自然產生情緒波動、憤怒、緊張與沮喪。若要讓生活有滋有味,務必認識自己,也就是知道自己的特長、嗜好、個性,才能清楚自己的強項與缺點,進而客觀地待人處事。

自我定位與目標設定

在認識自己的基礎上,應訂定合理、可行的目標。同時建議不論是課業、工作或考核,都要做確實分析,如此更能有效運用時間與資源。

成長的建議

在現今高競爭的社會,想要受尊重、有成就,「自我成長能力」是基礎。自我成長力包括:時間管理、生活作息規劃、目標設定及情緒控管。
把生活作息規劃好後,時間自然會安排妥當,並設置合理的階段性目標,才不會發生無意義的內耗。
同時,情緒控管也非常重要。如此在遇到挫折、壓力時,不會躁動或不停抱怨。

情緒調和的重要性

現今社會每天都有許多事務需要處理,在處理過程中遇到不確定狀況,焦慮就容易發生。
長期在生活中有情緒困擾,容易產生:

  1. 胸悶、心慌、頭暈等不適,主要為自主神經失調所致。

  2. 睡眠障礙,例如失眠。

  3. 干擾免疫系統。

  4. 引發腸胃不適,例如胃酸分泌過多、消化不良。

為避免情緒的波動造成生理或心理的失序,建議先保持冷靜、沉著,具體做法有:

  1. 提升耐受力(培養靜坐、瑜珈、慢跑等習慣)。

  2. 不立即做出決定。

  3. 忠實記錄每次情緒起因,經常翻閱,並找出改進模式。


作好心理穩定

心理的穩定來自於明確的自我定位。如何做到自我定位:

  1. 清楚自己目前的知識與資源。

  2. 有明確的目標與遠景,並有清晰的發展規劃。


當有清楚的自我基礎、資源,在訂定目標時才能依序進行,聚焦在自身可調整、可處理的事項上。所謂「有準備、不慌張」,便能逐步實現遠景。


延伸閱讀:青春期心理特質與情緒困擾


如果想了解更多關於失眠、躁鬱的相關知識,

歡迎加入專業的健康知識 LINE 帳號,

我們將有許多專業的知識可以提供給您,

請點此加入 LINE 官方群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