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
天樹學堂

認識失智症的潛在因素 精神行為困擾 並注意居家環境的品質

生理機能若運作失衡,會逐漸發生器官功能紊亂,導致智力衰退,以及血壓、血脂、血糖等代謝綜合症。
中樞神經發炎、腦細胞萎縮所導致的失智,會出現記憶力嚴重退化、判斷力下降、執行力偏差,甚至產生性格焦躁、憂鬱、妄想等困擾。

目前台灣已有 35 萬人罹患失智症,但真正認識並注意失智症狀的人並不多。失智症不僅是個人健康問題,也是家庭與社會的公共議題。

預防失智的方法

失智症多與中樞神經退化有關,腦細胞異常、細胞間的連結日益退化,逐漸引發認知障礙。
隨著年齡增長,記憶力衰退與認知功能退化,是大部分人都可能遇到的困擾。
然而,若能在中年時期就開始透過飲食、運動、學習與社交來調整生活方式,往往能有不錯的預防效果。

研究數據顯示:

  • 避免油炸、過油、過辣或過鹹的料理
  • 保持規律運動
  • 維持正常作息
  • 學習新知識、新技能
  • 參加社團、維持社交互動


這些習慣不僅能強化心智活動,也能增進大腦的認知與專注力。

具體建議:

  1. 防止三高:高血壓、高血脂、高血糖。
    容易引發代謝綜合症,如動脈硬化、肥胖、糖尿病等。
  2. 多運動:適度運動與合宜的社交活動,能讓身心保持和諧。
  3. 均衡飲食:避免偏食,選擇營養均衡的飲食,是健康的基礎。
  4. 保持良好睡眠:睡眠能幫助細胞修復,並清除代謝廢物。


失智常伴隨的精神行為困擾

失智症患者常合併精神與行為症狀,這也是照護者壓力與困擾的重要來源。
前額葉主要負責記憶整合、執行功能、情緒表達與行為調控。

杏仁核則與恐懼、焦慮等情緒反應有關,也涉及壓力的調節。

失智會導致這些腦區功能失調,進而引發精神與行為困擾。


草本中藥以

調整生理機能
穩定神經系統
舒緩情緒

為機轉

  1. 黃耆:強化生理機能,促進細胞活力。
  2. 川芎:活血、行氣,通條血脈。
  3. 遠志:改善睡眠、心悸。


環境與失智

隨著科技快速發展,化工製品廣泛應用,日常生活中如塑膠製品、保鮮膜等,都可能含有環境荷爾蒙。

這些物質會干擾體內荷爾蒙的正常運作,抑制神經細胞訊息的傳導效率,影響自主神經功能,甚至損害腦細胞,造成頭暈、嘔吐等問題。

在飲食方面,多攝取綠色花椰菜,能促進肝臟代謝與腸道蠕動,幫助排便效果。

建立失智者的信任與安全感

失智症患者因記憶缺失與認知障礙,常出現迷路、不當言行等情況。

若照護者一味採取約束、指責的態度,只會加速失智症退化速率。
相反地,應以同理心與耐心陪伴,建立患者的信任與安全感。

如此不僅能創造溫馨記憶,也能有效減緩失智症的退化速度與精神行為症狀。


延伸閱讀:順應氣候的失智症護理與草本中藥

 

如果想了解更多關於失智照護的相關知識。
 

歡迎加入專業的健康知識 LINE 帳號,

我們將有許多專業的知識可以提供給您,

請點此加入 LINE 官方群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