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
天樹學堂

正向積極的生活觀,體會生活意義並避免神經失調

平日若能保持樂觀、正向的人生態度,不僅可穩定神經系統,讓荷爾蒙分泌正常,再配合有規律的生理作息,自然能建立健康的生活。
相反地,若習慣性負面思考,則會產生自我否定與不安,進而在生理上引起腎上腺素分泌異常、內分泌失衡,造成自主神經系統失調。例如:焦躁、失眠、憂鬱、胸悶、食慾不振、呼吸不暢等。

注意自律神經失調症候群

自律神經系統由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組成,支配人體大部分器官。
交感神經以刺激功能為主
而副交感神經則負責放鬆

當交感與副交感的功能失衡,就可能出現:胸悶、心悸、手抖、頭暈、焦躁等症狀。若就醫檢查卻找不出明確的器官疾病,就要懷疑是否為 自律神經失調

 

最常見原因:長時間壓力累積、睡眠不足、生活作息紊亂,導致腎上腺分泌異常、大腦神經系統失衡。
就像氣球充得太飽會爆裂,人若承受過度壓力,也會引發身心躁動。學會抒壓與調適,才是彩色人生的第一步!

 

抒壓生活不輕忽

人在面對期待與未知的不確定時,常會產生焦慮與擔憂。如果無法適時釋放,將影響正常作息,甚至引發焦慮症。
其特徵包括:失眠、頭痛、疲倦、焦躁、腸胃不適等。
許多人一開始因身體不適而到各科就診,但往往需經過數月,才確認是心理焦慮造成的。

健康是生理與心理協調而達成的整體狀態。就像車子需要保養,人體更需要適時休息與抒壓,這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安排。


心理抒壓的意義

成年人進入社會後,必須面對家庭經濟、子女教養、健康與疾病等責任。
若無法妥善協調,便容易引發心理衝突與困擾。
心理疲勞雖短時間內不一定造成嚴重後果,但長期累積會影響心血管、消化系統、內分泌、神經等多方面的健康。
因此,提升耐受力與抗壓力,是維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關鍵!

正向樂觀建立健康生活

生活的樂趣存在於日常品味與意境中。人際關係的應對、環境的適度調整,以及自我認知的提升,都是建立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礎。
若能以和諧、正向的狀態行動,自然能在生活中找到趣味與意義。

  • 人際互動的處理:處理、協調所面對的人群,代表一個人的心理素質。
  • 環境適應力:所在環境的言行,情緒與心境的綜合表現,也正是情商的展現。
  • 認知與調整:在各種情境下依不同狀況進行心理狀態的修正,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壓力。


建議的方法:

  1. 不糾結:學會轉移負面情緒,例如看場電影、喝午茶、到公園跑步,都能舒緩心情。

  2. 制訂計劃:當面臨問題時,嘗試制定明確的解決方法。

  3. 認識自己:觀察自己在哪些情境下容易陷入負面思考,進一步了解個性與價值觀,才能真正提升自我的調適能力。


心寧平靜的哲理

在現代高度競爭的工商社會中,人們既希望追求效率與成就,又渴望身心平衡。此時,「心寧平靜」便成為非常重要的基礎。

表面上,平靜看似簡單,實際上卻需要相當的修養與練習。因為人的大腦總是持續處理資訊,不斷思考、回應外在需求。尤其當我們想讓大腦放空時,往往只過了幾秒鐘,就會湧現許多念頭與擔憂。

要達到平靜,可以循序漸進:

  • 第一步 放鬆身心:避免過度思慮,放鬆身心。

  • 第二步 調整呼吸:不要給自己多餘的壓力與煩惱,心境就會逐漸沉澱。

  • 第三步 靜坐觀察,每天花 10~20 分鐘靜坐,呼吸平穩時,若有念頭浮現,無需批判或抗拒,而是以第三者的角度去觀察。大多數念頭會在不被干擾時自然消散。


延伸閱讀:青春期心理特質與情緒困擾


如果想了解更多關於失眠、躁鬱的相關知識,

歡迎加入專業的健康知識 LINE 帳號,

我們將有許多專業的知識可以提供給您,

請點此加入 LINE 官方群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