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樞神經發炎、腦細胞受損、神經退化因素導致的失智症,進而記憶力退化、執行力、判斷力偏差、空間感迷失,生活實際面混亂,並多伴隨情緒焦躁、憂鬱、人格變化,最後生活無法自理。
目前失智症患者在全台已達35萬人,確實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議題。美國失智症協會提出的失智癥狀如下:
-
記憶力退化影響生活
-
無法勝任熟悉的工作
-
判斷與執行力出現偏差
-
社交活動退縮
-
無法辨認人物、事物、時間與地點
-
情緒與個性產生改變
延伸閱讀:失智的引發因素、照護建議與中藥調理
預防失智的建議
-
預防三高:高血壓、高血脂、高血糖。三高容易造成代謝綜合症、血管硬化、肥胖等問題
-
適度運動:有助於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
-
飲食營養:膳食均衡,避免過鹹、過辣等
-
睡眠品質:良好的睡眠有助於細胞修復及清除大腦廢物
-
社交支持:良好的社交有助於情緒穩定
-
規律作息:有助於生理正常運作
延伸閱讀:注意失智的訊號與合宜的護理
清除大腦堆積物的水果
科學研究指出,菸鹼醯胺核苷有助於清除腦細胞中受損的粒線體。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觀察也指出,許多神經退化疾病患者出現粒線體功能異常,而這些細胞堆積與阿茲海默症及帕金森氏症有關。
神經退化患者的大腦會呈現空洞化與斑駁。目前新的論述認為,未清除的廢物在腦中堆積過多會造成病變。研究發現:石榴、草莓、核桃有助於清除堆積物,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功能。
失智的照護
失智症可能出現的困擾有:記憶混亂、判斷退化、日常活動困難(如進食、行動、沐浴等)或需要外出協助。
同時,因生理機能的退化,也可能產生心理問題,如焦躁、憂鬱、妄想等,這些都需要被妥善照顧與關懷。
事實上,唯有了解失智症的病程,並運用適當的照護方法與技巧,才能延緩退化速率,維持失智者的生活品質。
失智照護的目的是緩和退化速度、提升生活品質,維繫家庭和諧。因失智者的生理功能退化、情緒起伏大,常伴隨其他症狀,建議在失智者尚有行動能力時,應以引導方式讓他們參與生活,感受溫情,並維持規律的作息。
中藥與飲食護理
失智症在飲食方面常見困擾如:進食困難、過度進食、拒食。
其成因可能為吞嚥功能退化、協調力不足、牙齒敏感不適、味覺下降等,也可能是進食後馬上又覺得餓,到處找東西吃,甚至誤食不能吃的物品(如洗澡時誤食肥皂)。
這些都是嚴重的問題,建議檢視生理層面的口腔、牙齒、味覺、腸胃功能,以及心理層面的情緒、睡眠、外部環境(如溫濕度)等。
這些都是嚴重的問題,建議檢視生理層面的口腔、牙齒、味覺、腸胃功能,以及心理層面的情緒、睡眠、外部環境(如溫濕度)等。
若無法自行處理,應儘早與專業醫療單位聯繫。
草本膳食調理
中藥理論以脾胃為本,適合氣血不足者透過飲食、運動、社交來調節。以下為常見草本食材的功能:
-
山楂:降血脂、促進消化
-
黃耆:補氣強身、強化筋骨、提升體力
-
丹參:促進血液循環、調節血糖與血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