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
天樹學堂

誘發失智的潛在風險與護理技巧

因中樞神經發炎、腦細胞萎縮、末梢神經病變導致的失智症,屬於漸進式失能。
症狀包含:短期記憶退化、判斷錯誤、執行力偏差,逐漸出現空間與方向感缺失,甚至產生幻聽、幻視,也可能伴有躁動、憂鬱等情緒困擾。
目前台灣失智人口已達35萬人,實為不可忽視的社會議題。

誘發失智的潛在因素:

  1. 慢性發炎:使身體免疫系統過度運作,產生不必要的生化反應及代謝異常。

  2. 三高症:傷害腦血管,引起代謝症候群,增加認知障礙風險。

  3. 遺傳:直系親屬若有病史,發病機率為一般人的3至5倍,建議調整生活作息。

  4. 心血管:易因血管硬化引起中風,損傷腦細胞,造成血管型失智。

  5. 肥胖:導致代謝與排泄系統低效率,代謝廢物囤積體內,損害生理功能。

  6. 抽菸:降低大腦含氧量、養分,導致學習、記憶、判斷與情緒控制功能退化。

  7. 酗酒:不僅造成酒精性肝炎,也傷害神經系統,引發腦細胞損傷。

  8. 憂鬱:長期抑鬱會使前額葉與海馬迴萎縮,易造成認知功能退化。


延伸閱讀:了解失智症狀與合宜的照護

抒緩情緒的膳食

因中樞神經發炎,與腦神經病變所引起的失智症,常伴有「精神行為症狀」,亦即無法正常處理生活事務,情緒出現憂鬱、焦躁、妄想等。
透過照護者提升技巧,建立失智者的安全感,確實可改善其情緒。

建議的膳食:

  1. 百合、酸棗仁:可安神寧心,緩解憂鬱。

  2. 芝麻、南瓜子:穩定神經,有助肌肉與神經放鬆。



延伸閱讀:作息規律、飯食營養是生活健康,避免失智的基礎


健康生活的注意事項

進入中年後,體力與肌力逐漸衰退。特別需注意的是:60歲後腦細胞可能逐漸萎縮,導致認知、學習能力明顯下降。
因此,飲食應以新鮮蔬果、未精製全穀類為主,避免攝取過多高油、高鹽、過甜與過度加工的食品。

《美國醫學會雜誌》指出,運動可降低認知退化並改善情緒。
所以:均衡飲食、低油烹調、適度運動,皆是健康生活的重要關鍵。

營養健康防失智

失智是漸進式失能。
平日飲食若能營養均衡,是可以延緩老化進度,保持健康、防止失智的。以下是建議的飲食:

  1. 堅果:富含礦物質、維生素,可降「低密度膽固醇」,改善腦血管疾患。

  2. 鮭魚、鱸魚:所含DHA、EPA有益腦細胞健康。

  3. 櫻桃、葡萄:其花青素具抗氧化作用。


失智症的服飾穿搭

近日早晚溫差大,面對天氣變化,建議在失智者的穿著上加強注意。
照護者每日應了解當日的氣溫、濕度,以此來安排起床後的穿著。
尤其在大雨天氣,可能出現潮濕、降溫的情況,更需注意失智者的生理狀況,衣物是否需要添加或更換。
因失智者的認知、理解隨病程退化,不妨事先準備好衣物、紙巾、擦手紙、尿布等。衣料應選擇透氣材質,並配合環境進行適當調整,以利照護。

失智者睡眠障礙的護理

「建立規律的生活作息」是失智照護中非常重要的事。
例如幾點上床睡覺、幾點起床,活動許可的情況下,可安排幾點去公園運動或散步等。
失智者有一定比例會出現睡眠障礙,其困擾包括:晚上不睡覺,甚至半夜外出,干擾家人生活作息,嚴重影響生活品質。
同時,失智者若有睡眠障礙,亦容易產生日落症候群。
建議:

  1. 張貼簡單易讀的圖卡,建立現實導向。

  2. 搭配規律的生活作息。

  3. 關懷、同理,建立信賴感。

草本膳食對失智者的輔助

草本可促進血液循環、降低低密度膽固醇,有助舒緩情緒。

  1. 山楂、陳皮:調節血中低密度膽固醇。
  2. 川芎、丹參:促進血液循環。
  3. 酸棗仁、遠至:安神助眠。


延伸閱讀:順應氣候的失智症護理與草本中藥

 

如果想了解更多關於失智照護的相關知識。
 

歡迎加入專業的健康知識 LINE 帳號,

我們將有許多專業的知識可以提供給您,

請點此加入 LINE 官方群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