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
天樹學堂

注意失智的訊號與合宜的護理

因中樞神經發炎、大腦皮層萎縮,腦細胞受損,細胞間的連結日益退化,而導致的失智症、多有記憶力退化、判斷力、執行力偏差語言重覆,隨為病情發展;逐漸出現日常事物的認知障礙,並伴有情緒的焦躁、憂鬱甚至產生幻聽、妄想等症狀,最後到重度的肌肉萎縮、生活不能自理、器官衰竭。

失智症在台灣,已達31萬人。實在是不容忽視的社會議題,而早期的失智,因家屬多不具備醫藥專業,可能會忽視而未能及早就醫。

 

需注意的訊號有

  1. 記憶衰退到日常生活受影響
    重點是經提醒也無法想起
  2. 熟悉的事物無法勝任
    例如:教授英文,卻難以表達字詞意義
  3. 行為情緒無法控制
    出現異常的行為或近日情緒常失控
  4. 缺乏活動力.
    生活完全不起勁或從前的嗜好,卻充滿無視感
  5. 判斷力常出錯
    平時買菜,近日無法判斷蔬果是否新鮮

失智的原因

  • 年齡
    65歲以上的失智症患者,病症佔多數
  • 三高
    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心血等疾病都會增加失智症的風險
  • 抽煙、酗酒
    過度的煙酒,患失智症的風險較大
  • 遺傳
    有失智症家族史都較容易發生
  • 憂鬱
    長期憂鬱症者,失智風險較高
  • 過度肥胖
    由統計顯示、過度肥胖者的失智機率,高於正常體重者

身心協調 避免失智

生活作息規律、生理、心理的合諧是健康的基礎

具體的建議

  1. 壓力的釋放
    壓力會造成情緒低落、缺乏食慾。若持續累積,易發生失眠、焦躁、憂鬱、自主神經失調等困擾。
    因此,壓力抒緩是協調生理,心理非常重要的事。
  2. 適宜的運動
    運動可舒緩壓力,強化肌張力,促進血液循環,舒展筋骨,及維持正常的體重。
  3. 睡眠品質
    睡眠時間不足或睡眠品質不佳,皆會干擾自主神經系統並造成生理運作不順暢。

防失智 應及早作起

目前,台灣的失智症已達31萬人,而近年來,65歲以下的失智者也增多。

避免失智,應即早規劃,其建議有

  1. 多活動大腦
    如社交、下棋、學習新知或安排課程。如烹飪,園藝等。
  2. 生活作息規律、適當的運動
  3. 營養均衡,避免多食過油、過甜、過鹹的食物

失智症的飲水照護

人的體重70%在右是水,水具有體液補充、排泄、循環的生理功能。

近日氣候悶熱,水分的補充更不可缺。

失智者或是表達能力退化,或是生理反應不靈敏,對缺水所產生的口渴

 

需求不強,而未積極補充水分

近日夏季炎熱,出汗較多,更需注意失智者日常的飲水量。

為了更適合的照護,建議護理人員與醫師、營養師討論失智者一天的合適飲水量,以及餐飲的湯、水果的攝取方式。諮詢專業的建議。

以達到優質的照護。

 

延伸閱讀:
認識失智症記憶退化與中藥調理

失智症的中藥調理

 

如果想了解更多關於養顏美容的相關知識,

歡迎加入專業的健康知識 LINE 帳號,

我們將有許多專業的知識可以提供給您,

請點此加入 LINE 官方群組!